ACL 2024 | InstructGraph:改进大语言模型的图数据理解与生成
©PaperWeekly 原创 · 作者 | 孙秋实
单位 | 新加坡国立大学
研究方向 | 自然语言处理
论文题目:
InstructGraph: Boost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via Graph-centric Instruction Tuning and Preference Alignment
https://arxiv.org/pdf/2402.08785
https://github.com/wjn1996/InstructGraph
https://huggingface.co/datasets/wjn1996/InstructGraph
背景:LLM与Graph
需要改变大模型的结构,使得模型很难自适应到任意的图,同时这类方法也无法有效地将图与文本很好的进行兼容; 只能够实现由图到文(Graph2Text)的转换,而无法实现图文之间的相互转换,例如 Text2Graph [1]。
Prompt Engineering:在输入模板层面上,如何将图与文实现比较好的对齐; Instruction-tuning:在监督微调时,如何让大模型能够很好地完成图推理与生成任务; Preference Optimization:在偏好对齐时,如何让那个大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图的理解和生成,缓解幻觉问题。
提示工程:结构上对齐
图指令微调
图推理:给定一个 Query 和一个 Graph,回答问题; 图生成:给定一个 Query,生成一个 Graph。
Graph Structure Modeling
Graph Degree Prediction:给定一个 Graph,计算目标节点的度数,有向图则包括入度和出度。 Graph Diameter:给定一个 Graph,计算其直径。
Graph Language Modeling
Caption Generation:基于 Wikipedia 和 Wikidata,针对 Wikidata 给定的一个知识图谱,生成出 Wikipedia 中的文本描述;
Question Answering:输入一个 Graph,给定一个问题 Query,回答相应的问题;
Nodel Classification:输入一个 Graph,对其中一个节点进行分类;
Link Prediction:输入一个 Graph,对其中两个节点的边类型进行预测;
Relevance Inspection:输入一个 Graph 和一个文本描述,判断图文之间的相关性;
Collaboration Filtering:输入一个协同图(二分图),预测两侧节点之间的关系;
Graph Generation Modeling
图生成建模旨在让大模型根据指令生成一个 Graph。生成的过程等价于生成 Code。图生成包含两个类别的任务,分别是根据文本生成一个图,类似于信息抽取和知识图谱构建;另一个任务则是生成一个结构图。
Graph Thought Modeling
图偏好对齐
输入的 graph 可能存在错误、冗余,或于大模型本身存在冲突的信息。
例如输入的 graph 中,存在冲突的关系,例如 a -> b [relation="r"], b -> a [relation="r"] 输入的graph(尤其是知识图谱等),存在与真实知识冲突的,例如输入的graph 中国 -> 日本 [relation="接壤"]
大模型生成的内容与输入的 graph 存在不一致(内部幻觉);
例如在 KBQA 时,大模型可能回答的答案可能不在子图中出现过。如果子图中没有,应该修正回答为“正确答案是 xxx,不过如果只关注给定的图,则不存在答案”
大模型生成的内容与真实知识存在不一致(外部幻觉);
大模型生成的内容中有错误事实信息;大模型生成 graph 时,出现胡编乱造 “给你三个节点,生成含有十条边的图”:这个问题很显然无法回答,需要让 LLM 优化。
启发式构建:修改 graph 结构,从而获得错误的 graph,其与对应的文本不一致;
ChatGPT 改写:设计 instruction,让模型编造一个与 graph 信息不一致的文本;
P.S.:需要获得错误的文本区间
提出两种 non-reward 的图对齐训练方法:Graph-based DPO(GDPO),即利用 DPO 的优化算法,根据上述两个 graph 存在的特性,构建 pair 数据。
实验
参考文献
更多阅读
#投 稿 通 道#
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
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,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?答案就是:你不认识的人。
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,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。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,促使不同背景、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,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,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,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,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、科研心得或竞赛经验讲解等。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。
📝 稿件基本要求:
•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,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,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,请明确标注
•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,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,要求图片清晰,无版权问题
•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,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,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,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
📬 投稿通道:
• 投稿邮箱:hr@paperweekly.site
•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(微信),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
•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(pwbot02)快速投稿,备注:姓名-投稿
△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
🔍
现在,在「知乎」也能找到我们了
进入知乎首页搜索「PaperWeekly」
点击「关注」订阅我们的专栏吧